浚源寺简介
实用万年历
诸佛菩萨纪念日
2009年第12期助刊芳名
首 页 佛教动态 | 佛学文摘 | 佛学通讯 | 诗词对联 |放生护生 | 深入经藏 | 慈善公益 | 佛教故事 | 名寺古刹
佛学文摘:2005年-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您现在的位置:陇原佛学网站/佛学文摘/2009年
2009年《佛学文摘》各期浏览
第1期
第2期
2009年《佛学文摘》各期下载
2009年插图主要内容
名贵稀有的犀角器皿
崖上浮图-济南千佛崖
朗公故事 诗意的静虑
方山灵岩--长清灵岩寺
收藏与鉴赏--贲巴瓶
明代吕纪绘画作品欣赏
永济群生--永齐 普救寺
晋南串宝—晋城·青莲寺
强将破砚陪孤冷 八大山人
恒沙塔刹 历城四门塔
中国花纹古刀剑 香山碧云寺
北京雍和宫 北京云居寺
广胜飞虹-洪洞广胜寺
清代雍正官窑瓷器鉴赏
北京戒台寺 北京潭柘寺
佛学文摘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2009年<佛学文摘>主要内容
每期一诗
佛教文史
边 思
栖 白
西北黄云暮,声声画角愁。
阴山一夜雨,白草四郊秋。
乱雁鸣寒渡,飞沙入废楼。
何时翻色尽,此地见芳洲。
摘自《全唐诗 卷823-12》
佛陀的降生 南岳佛道救难会回忆
南传大藏经概说 潮州佛乐在岭南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虚云和尚全集序
慧远佛教伦理观的影响 佛医与中医
坦然禅师悟道因缘 从佛经看早期佛教壁画
范仲淹的佛缘 经典传世
净宗在中国的弘传 敦煌早期石窟的初说法图
三论宗祖庭栖霞寺 慧远大师生平
佛教论坛
高僧行踪
净土十疑论 略论安乐净土义
佛教发生在印度 成佛是怎么一回事
佛教对死亡的看法 宗教与封建迷信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双修概况 谈素食营养
欲解脱与道场的正确认识 和谐中道的消费观
环境伦理实践与生态建设 佛陀的现实观
佛法原理与做人 犯戒过患与持戒功德
谭嗣同与佛教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朝圣的意义 慧远佛教伦理的影响
瑞光了一源禅师传 阿足师勒 谛闲大师
妙答佛生 律航法师 大 善
嵩山面壁 追思体清老和尚
三藏玄奘法师 画僧八大山人
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 苍雪法师
吉州志诚禅师悟道因缘 诗僧惠洪
圣眼上人往生传 泰利甘玛的故事
澄观国师朝普贤 慈航法师的教育工程
2009年《佛学文摘》各期配图
修学法要
清风明月
阿罗汉的概念 修 定 什么是“无我?”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助念的方法
四大毒蛇 专一心念 执着与随缘
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在生活中修行解脱
定与慧 赵州小便 往生是指什么
止持戒律息灭三毒恶径 道在平常日中用
造业受报有一个转化过程 学佛先学做人起
阿弥陀经宗要 波浪与海洋 知足守道觉
吴哥印象 永远的家师 抢不走
适可而止莫贪图 与法同住世间
不让心累 人生之路
一个茶壶一个杯 心君泰然健康之本
永远都要坐前排 枯萎与灿烂俱美
微笑是一种布施 洗涤心灵
毛泽东沩山之行 母亲的眼泪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婆与媳之间
缘悟真谛
智慧法轮
大地万物皆有用 心与心性 坟墓上的竹篮子
恐惧和迷信 不生气不上火 施食得七种福报
世间充满着什么 情绪的轮回 凡事微笑以对
化私我为无我 感恩与环保 芸芸众生
欲为三界众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智慧与烦恼
精进向上与随缘不二佛 深层意识净化疗法
佛陀的身命 随缘之义 从幼年培养慈悲心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劝宰官 砍树取果
化私我为无我 破 身 秤的秘密
德修需自孝亲尊师始 没有“天生释迦自然弥陀”
你本来就是一座金矿 凡圣两忘 德比才重要
生命与死亡 如法造像 不知最亲切
随机教学 作茧自缚 克己复礼
佛教的真善美 争一步不如让一步 忧虑的原因
佛教治家格言 菩提心的尊贵殊胜及其功德
人生所求 “有心”还要“用心” 换位思考
修行是享受不是负担 无言大智 心的表达
本站留言 | 联系地址 | 电子信箱 | 收藏本站
邮编:730000 地址: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浚源寺 联系人:理因法师
电话:0931-8121606 设计维护:陇原佛学网站 QQ:147753075 陇原佛学交流群:103402115
建议用Internet Exploer4.0以上的版本,建议1024*768的分辨率浏览 陇ICP备190032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