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分为事忏与理忏。藉礼拜、赞叹、诵经等行为所行之忏悔,称为事忏,以身礼拜瞻敬,口则称唱赞诵,意则存想圣容,披露过去、现在三业所作之罪,一般之忏悔均属此类;观实相之理以达灭罪之忏悔,即过去、现在所作之一切罪业皆由心起,故若了知自心本性空寂,则一切罪福之相亦皆空寂,如是观察实相之理以灭其罪,称为理忏。
汉传佛教忏法产生以后,形成了理忏与事忏并重的特色。天台智者大师将忏法分为作法忏、取相忏、无性忏,他在《次第禅门》中详细解释三种忏悔。
1)作法忏悔是通过僧团举行羯磨法,依据戒律如法忏悔罪业,不需要见种种相,也不需要智慧观空;
2)观相忏悔,是专注心念,在静心中即观想佛之相好等,以为除罪之忏悔,这是依定修法,而且大多属于大乘的忏悔法门;
3)观无生忏悔,观实相之理,念罪体无生之忏悔。此属理忏。
忏者,忏其前愆,就是知己前非,期望改正,即以前所有恶业、愚痴、骄狂、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即名为忏。
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痴、骄狂、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做,是名为悔。
概括一下就是,忏其前愆,永不复起,悔其后过,永当断除,这才是忏悔。
瑞相的显现,只是罪业清净的证明,并非我们修行、礼忏的目的。无论是否见到瑞相,我们以谦卑、真切、恭敬之心去诵经、礼佛、持咒、忏悔,这每一分修习都使我们更靠近“清净身心”一分。并非只有见到好相,忏悔才有效果。
那具体应如何忏悔呢?据观普贤菩萨经载,有在家众之五种忏悔法:
1)不谤三宝,乃至修六念,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2)孝养父母,恭敬师长;
3)以正法治身,端正己心;
4)六斋日不杀生;
5)深信因果,信一乘实道。
忏悔的五个要点
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真正了知己身之过。
2)忏悔要相信因果报应,敬因而畏果,方能后不再犯。
3)忏悔是要知错即忏悔,不生覆藏之心。
4)忏悔要“未来之恶更不敢造”,无心则不能称其为忏悔。
5)忏悔要以佛法僧三宝为对象。
总 结
忏悔,只是一个恢复我们戒体和心识清净的方法、手段,是为了让我们能以一颗清净无染的心修习佛法、增长道业。所以,不要害怕犯错,需要害怕的是知错而不改。
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我们持戒、修学也要有这种精神,以忏悔锤炼身心,使我们成为不惧染污、不畏艰难、勇猛精进的“铜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