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章标题:  

  

按作者:

  

    

北京时间:  

您现在的位置:陇原佛学网站/佛学文摘/总第313期(2025年第6期)/大德掠影

共享到:

 

紫柏大师与毗舍浮佛偈
◎紫 柏

  毗舍浮佛,为过去七佛中的第三尊佛,是过去庄严劫千佛中最后出现的佛,又作毗湿婆部佛、鞞恕婆附佛、毗舍婆佛、随叶佛,意译一切胜、一切自在、广生之义,其传法偈是“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明末高僧紫柏大师非常推崇毗舍浮佛偈,曾言“吾持二十余年,已熟句半,若熟两句,吾于死生无虑矣”、“毗舍浮佛一颂包括大藏,透彻禅源,每触逆顺爱憎之境,必以此颂为前茅”。
  在《紫柏大师全集》中,多处可见大师对毗舍浮佛偈的赞誉和推崇。大师言“破身心之方,莫若毗舍浮佛传心前半偈最为捷要。或先持千万过,五百万过,三百万过,持数完满,徐为持偈者开解之,自然身心横计,便大轻了”,“今此偈总二十八字,前半偈中有个入头,便能于好恶交加之际,是非逆顺之常心心无间,痛念无生,无生习熟,缘生渐疎,易粗为精,身心不能笼罩,合下见大自在觉矣”。
  大师在给弟子的书信中亦多劝导他们持诵毗舍浮佛传法偈。大师弟子吴宝秀被捕入狱,大师授吴毗舍浮佛前半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嘱“诵满十万当出狱”,后吴宝秀持偈至八万遍时得到释放。大师又曾开示弟子,为亡者念诵毗舍浮佛偈是使亡者获益的最简便方法。在《示法灯》的信函中,大师悲悯世间女子之苦,障碍之多,嘱法灯“以毗舍浮佛颂为根本话头,于一切逆顺境上,绵绵不断,历历不昧,持诵将去,如是做工夫。”大师并言,如果这样修习不脱女身,“不惟我之舌根当破,则十方诸佛广长舌根,亦当破也。”
  在《释毗舍浮佛偈》中,大师对如何用毗舍浮佛偈进行修行做了开示:
  “毗舍浮佛,此言自在觉。盖此佛于身与心,皆觉了解脱故。身解脱则无生死之碍,心解脱则无烦恼之碍。解脱即自在义也,而一切众生,不能觉了身之与心,所以不能解脱生死烦恼之碍。若能觉破身心执受,众生与佛无殊。若不能觉破身心执受,即诸佛亦安得自在哉,且道如何觉破身?当细细观察,我身之皮肉筋骨,凡坚之类,初从何有?我身之涕唾津液血尿,凡湿之类,初从何有?我身之温暖,凡热之类,初从何有?我身之四肢百海八万四千毛孔,运而无滞,血脉周流,能运能动者,初从何有?身观既熟,次当观心。我现前分别之心,因他而有耶?因自而有耶?因他而有,未触境时,爱憎不起。因自而有,若无境触,心无爱憎。于自于他,反复推究。谓因他生,谓因自生,以理折之,自他之情,枯极无地。自他之情既枯,将何物共而生心耶?共而生心之情既枯,岂无因而能生心耶?若无因能生,何火中无水,石不生草,盐中无淡,兔何无角,龟何无毛耶?龙树曰:‘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龙树之偈,又毗浮佛偈之注脚也。”(《释毗舍浮佛偈》)
  在《七佛偈示众》中,大师又劝有志于断生死者能于毗舍浮佛偈精勤修持,“故吾劝出家在家,有志于断生死、割烦恼者,于毗舍浮佛偈能信持之。持久熏熟,则身心执受之障,终有消释时在。又身执受消时,涅槃现前。心执受消时,菩提现前。此二者,教中谓之二转依果。盖转生死而依涅槃,转烦恼而依菩提也。噫!生死既转而成涅槃,烦恼既转而成菩提,到此时节,则我更有何事?我既无事,可乘悲智轮,运彼一切有事者,都还无事之乡,此不惟山谷居士之愿,亦诸佛菩萨之本愿也。又老氏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又曰:‘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又颜子心齐坐忘,则曰堕肢体,黜聪明。堕肢体,得非老氏以身为患之意?黜聪明,得非老氏以心为畏之意哉?三教圣人,皆教众生说离身心,宁唯释氏乎?毗舍浮佛,此言自在觉。盖身心未离,则何往非碍。身心一离,则何往非自在欤。”

摘自《紫柏老人集》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期目录

 

 

电话/传真:  0931—8121606    E-mail:wsxs126@163.com    

公众号:兰州浚源寺

邮编:730000  地址: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浚源寺  联系人:理因法师

备案号:陇ICP备19003288号-1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0587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甘【2022】F0002     
网站版权:陇原佛学网站  网站技术:兰州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