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识种子具六义
◎ 妙 境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这是“六义”的名字。第一个是“刹那灭”。这个“刹那灭”极短的时间就现起了,但是也很快就灭了,一刹那间就灭了。这是第一个种子义。如果说没有生灭的话,有为法都是有刹那灭的,这个种子要具足这个意思。如果没有刹那灭,不生也不灭就是无为法,无为法不能做种子生起一切法的,无为法没这个功能。这是第一个义。
“俱有”,这个“俱有”应该加个“果”字——“果俱有”,就是这个种子生现行的时候,种子和现行是同时有的,同时存在的,不可以这时候种子没有了,没有种子就不可能有现行,不可能会得果,所以这是一个意思。
“恒随转”,这个种子生现行是各式各样的,譬如说我们现在内心里面有种子,要得果报的时候不是有种子就立刻会得果报,其中种子已经成就了,但是它要现行的时候,可能中间要距离很久。
譬如说我们现在修五戒十善,我们可能会得到人天的果报,但是忽然到三恶道去了,这时候这种子在你的阿赖耶识里面,等到因缘具足,下面和“待众缘”,当然也有“刹那灭”,它在阿赖耶识里面存在,不是常恒住寂静的面貌,是刹那生、刹那灭的变化。但是得到果报的时候,虽然距离的时间可能是几千年,或者是几万年,但是种子还在,和得果的时候是“俱有”,那个时候还有种子,种子还没坏,得果的功能还在,这一刹那间这果报现行,这个时候就是现行的果和种子是同时有,同时存在的。
这就是前面有“刹那灭”,是它还在、还有的意思。如果说只有灭,这种子就消失了,那是不能得果报的,所以是“俱有”。“恒随转”这是第三个意思,第三个意思就是刚才说了,你内心的分别栽培了种子,和距离得果报也可能几十年,也可能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不失掉,它恒随转一直随逐阿赖耶识继续的刹那生灭的转动,它不消灭,这是“恒随转”。
另外从时间上说,由栽培因,你造了因去得果,中间也可能很长很久的时间,这个种子不失掉、“随转”。另外一个不同的,或者是你出过家,栽培过戒、定、慧,但是也造了罪,没有继续修学圣道,跑到天上享受五欲去了,或者到了色界天、无色界天去,或者又来到人间又到了三恶道,但是这个种子“恒随转”不失掉,叫做“恒随转”。
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流转,栽培的罪业也好、善根也好,不失掉;我们也应该生欢喜心,但是也可能不全是欢喜——“恒随转”。“应知”,你应该知道这个种子是有“刹那灭”的,种子是与果“俱有”的,或者是“恒随转”,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这下面还有一个“决定”的意思。这个“决定”是什么呢?就是你做了善法、栽培了善法将来一定是得善的果报,你造了罪的业就得恶的果报,它不变的,所以叫做“决定”。决定它不会混乱,不会说造善得恶报、做恶得善报,那就是改变了,现在它是不变的;做善就得善报、做恶就得恶报,你栽培出世间的善根,将来得出世间的果报,所以“决定”。
“待众缘”,在得果报这件事上,要等待众多的因缘的资助,因缘不来还是不成就、不行。比如农夫种田种下了种子,但不一定生果,它需要下雨,还要施肥,要有各式各样的条件会合了,种子才能生芽,逐渐生出果来——“待众缘”。这个“刹那灭”,我们在《瑜伽师地论·声闻地》那一段说到,一切法都有刹那灭,这个刹那灭是不待缘的,自然是刹那灭。那么若生果报是不是也是不待缘?不可以,生果报要待缘。没有因缘的资助它不得果报,你有善根还要“待众缘”,不然不行。
所以佛出世间说法的时候很多人得阿罗汉,这就是“待众缘”。若是辟支佛就不需要佛出世,但他也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得辟支佛道,所以是“待众缘”,要等待众多的因缘。
当然我们要时时的努力,栽培这个种子叫它有力量,如果没有力量不行,没有力量想要生果很难,所以静坐这件事,尤其是有些静坐不相应的人就会放弃了,这么困难我就不坐了,不坐那就更没有希望;你若常常静坐,常常熏习寂静住的种子,叫它有力量,那么将来得禅定的因缘就容易出现,容易成就。“决定”还要“待众缘”。
“唯能引自果”和“决定”有点相似,但也有点不同,就是色法“唯引”色法的果,心法“引”心法的果,它们还是有差别,“唯能引自果”不能够混乱,不能说色法得到心法的果、心法得色法的果。
这样加起来就是六种,“刹那灭”是一、“俱有”是第二、“恒随转”第三、“决定”是第四、“待众缘”是第五、“唯能引自果”是第六,具足这“六种义”,就叫做“种子”。
摘自《妙境法师专题文集》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