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源老和尚的棒喝(下)
◎ 宋慕新
慈悲默化
除了威风棒喝,佛源老和尚还有柔情的一面,他常常普施法雨,润物细无声,以慈悲手法悄然教化着四众弟子。
有一位僧人与佛源老和尚结缘后,经常写信求开示,老和尚有信必回,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总共给这位法师写了四五十封信,谆谆教导,不厌其烦。
广州的一位居士,常年给佛源老和尚寄钱供养,累计有二十余万。有一次,这位居士去佛源老和尚恢复建设的湖南某寺院,发现功德芳名碑上,居然有自己的名字和25
万元的捐款,一问寺院客堂,才知道是佛源老和尚把这位居士多年来供养给他的钱都悄悄积攒着,替其捐给了新建的寺院。广州居士了解到实情后,感动得当场流泪,随行的信众也都深受感动,对佛源老和尚的慈悲用心感佩不已。
有一位僧人受戒归来,把戒疤烧得很大,发炎了。佛源老和尚见了心生悲悯,遂开示道:这个戒要靠你自己,看你坚不坚持得住,持不持得精严,打不打妄想。心里打妄想,你把头烧得那么烂干什么?这个东西,你要烧但不要烧那么狠,戒定慧、戒定慧嘛。所以不管烧也好、不烧也好,你一定要坚持,站稳脚根,站稳不动摇,要好好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云门寺有位僧人想把母亲接到寺院小住,问佛源老和尚是否可以?老和尚当即说:当然可以啦,你叫你家里人来嘛,叫你娘来嘛!崽不顾娘怎么行?崽要顾娘呀!度众生要先把父母度了!你看地藏王菩萨就是度娘,顾母亲嘛。目连救母,黄檗禅师、虚云老和尚这里拜、那里拜,都是为了娘呀!
有一年冬天,粤北山区非常寒冷。有两位僧人从福建不远千里到云门寺求佛源老和尚传法,老和尚不理睬他们。天黑了,两僧人仍旧苦求,老和尚上前一顿打骂,转身上楼。两僧人不死心,穿衣搭袍尾随上楼。老和尚闭门不见,两僧就地而跪,合掌哀求。侍者见两僧依旧长跪,就问老和尚:“师公,那两个师父还跪在外面,这么冷让他们起来吧?”老和尚放大嗓门吼:“有什么了不起?这点苦就受不了啦?二祖求法还红雪齐腰、为法忘躯呢!受不了就回去嘛!鬼来的!”过了一会,老和尚悄悄嘱咐侍者:“等会让那两位法师写份简介过来,你带他们下去,弄点姜汤、搞点东西给他们吃,让他们明晨打板,搭衣持具来丈室。”原来,佛源老和尚是故意用霹雳手段考验他们的,见其心诚不走,就开始心疼起来了,叫侍者赶紧送吃送喝,御寒住宿,并于次日传法给他们。
1953
年,佛源老和尚重回云门后,有著名的“云门十居士”鼎力护持。其中有一位明慧居士(俗名罗伟雪,也叫罗明慧),在佛源老和尚蒙冤被发配在芙蓉山劳教场劳改时,常去探监,送药送食物。罗明慧居士晚年得了病,住在香港没有再回过云门寺。2005
年7 月14
日,佛源老和尚在丹霞山参加顿林法师升座法会时,遇到海外归来的廖玉英居士,就对她说:你经过香港时,想办法帮我找到罗明慧,给她带一句话。因为罗明慧为云门寺出过很大力,她的心一直念着云门,曾说过:“我会回来云门的,死都要死在云门。”你想办法见到她,跟她说,“师父很想念你,会永远记住你的功德,师父要你回来云门寺!我们会养你过世(养老送终至往生),一分钱都不要!因为你在云门寺用了很大的心血。凡是为云门寺出过力的人,我们云门寺都不会忘记!”至于她的财产,跟她的子女讲,
“我们一分钱都不要,你们自己留着,不用担心,我们只是照顾你阿妈而已。”
佛源老和尚一生遭受病苦折磨,有僧人到丈室看望他,说:“您老人家的病,是为众生受过。”老和尚卧病在床,打起精神,为他们慈悲开示后,大哭着说:“惭愧呀,我很惭愧!”在场的人都对照自己,各自心生惭愧。
教育至上
佛源老和尚对僧才教育的重视,在教内是有目共睹的。在云门寺恢复重建至主体殿堂刚落成开光不久,他就于1989
年开始兴办佛教培训班。1992 年,培训班报请广东省宗教局,升级为云门佛学院。
1989 年12 月24
日,佛源老和尚在给武汉慈学长老尼的信中,就提到过:“朴老来信,要我重视教育,明年要抓紧时间办好教育。准备先从本寺僧青年组织学习,每天讲两节课,逐步完善一个培训班,进一步办成佛学院,一步一步要向前发展。”
佛源老和尚一直要求佛学院的学僧们好好学习,研究三藏十二部,把教理搞明白,把基础打坚实。
如何把教理运用在实修上?如何把学院生活融入丛林生活?老和尚对此提出三点要求:
一、佛学院的办学不能只是办成纯粹的研究佛学的学术机构,而应将其纳入禅宗丛林的整体管理之中。
二、要将教理学习落实到修行之中,落实到报恩、度众生这个目的上。
三、学僧在读书期间要随常住过丛林生活,坚持上殿、过堂、出坡、坐香、布萨等佛事活动。
以上可见,佛源老和尚十分重视用学修并进、学修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僧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佛源老和尚曾在中国佛学院任教职,讲授戒律。当时,武汉的慈学长老尼给佛源老和尚写信,推荐隆醒法师进京拜佛源老和尚为师,并入读中国佛学院。佛源老和尚回信说,湖北只有两个报考中国佛学院的名额,如果自己收隆醒为徒弟,可能就不方便入读中国佛学院了。在决定收一个青年才俊为徒,还是推荐其读佛学院深造的问题上,佛源老和尚选择了后者,他宁愿少收一个徒弟,也要给年轻人一个深造学习的机会。
在云门佛学院,有学僧因为犯错误而面临被开除的处分时,哭着去找佛源老和尚。老和尚就对负责佛学院的法师说,我们办佛学院的目的,就是要让“坏人”进来,让好人出去,一个十几岁的小学僧,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你们更要好好教育他,而不是偷懒开除省事,把他推给社会。最后,这名学僧被留了下来,从此发奋学习,努力修行。
众生平等
佛源老和尚践行佛性平等、众生平等,常用一颗平等心对待人和事。在他眼里,穷人富人,听话的调皮的,都需要平等看待。云门寺有一位执事僧,是高级知识分子,我慢心颇重。佛源老和尚就专门跟他谈话,说:“佛教里面,做什么事情的人都要有,当法师教书的人才要有,扫地的师父要有,清理厕所的师父也要有。所有这些人,哪个先成佛开悟呢?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不一定你懂了知识,通达了五明,就一定能开悟啊,也许扫地的开悟还快啊!”
云门寺建设释迦佛塔时,有一位澳门的功德主找到佛源老和尚,表示愿意自己一个人出钱,捐建释迦佛塔。老和尚见他想独揽功德,当场就断然拒绝了。还告诉这位功德主:古来人说:“宁托千家饭,不受一家食。”你有钱我也不能给你这么做,功德大家做嘛!于是老和尚安排在寺院大门旁设乐助处,供大家随喜捐建。有人建议云门寺门票提价,佛源老和尚不允许,开示说:“寺院的门向众生开,叫花子都应该让他们进来。平时过年过节我们都不怎么收,这五块钱也是寺庙自己收的,只是让有钱人种个福田,没钱的当然也让他进来拜佛啦!”老和尚主张不要收门票,希望更多人到寺院来,哪怕只是静静心、听听佛乐,也可以起到教化作用。
佛源老和尚继承六祖惠能大师的禅法思想,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以成佛,哪怕底子薄、资历浅,经过学习修行,一样可以成为人才。
老和尚常对弟子们讲起六祖惠能大师,说他旗帜鲜明地宣扬“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以成佛”。六祖初见五祖时就说过:“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猲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这一番不同凡响的回答,强调了佛性人人具有,在成佛面前众生平等。佛源老和尚秉持的这一平等思想,在云门选择接班人时,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佛源老和尚为选接班人,多次召开执事会议,让大家选举候选人。有人推举了新受戒不久,资历较浅的明向法师,引起与会者的窃笑。佛源老和尚不以为然,问大家有无意见,众人以为开玩笑,答曰:“没意见。”老和尚一拍桌子,大喝一声,就这么定了。随后,经过多年精心培养,明向法师迅速成长为一位可堪重任的僧才,并升座当了方丈。
佛源老和尚示寂已经十周年了,明向法师带领两序大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云门建设得更加庄严与完善,并把云门家风继承发扬得令人赞许,在老和尚示寂十周年法会上,得到与会长老与高僧大德的交口称赞。
结语
以上从农禅并重、教育至上、观机逗教、棒喝截流、慈悲默化、众生平等六方面举了很多公案,每一个公案都充分体现了佛源老和尚妙手独运的禅法。佛源老和尚的禅学思想既扎根于基础的修学,又有唐宋古禅师的高古风范。
当代禅宗大德净慧长老评述佛源老和尚的禅法说:“佛源老和尚继承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以农禅为家风,将不可思议的禅法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在耕田种地,吃饭穿衣乃至嬉笑怒骂中参禅悟道,令学人在每个当下回光返照,领受法益,成就了一片独特的禅门风光。”
慎终追远,回顾当下,佛源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对于中国禅宗乃至佛教在未来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