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章标题:  

  

按作者:

  

    

北京时间:  

您现在的位置:陇原佛学网站/佛学文摘/总第311期(2025年第4期)/智慧法轮

共享到:

 

求法之要
◎今 觉

  现今有许多人喜欢到寺院道场礼佛求福、听经闻法、参加集体共修。既然发心来参与,如何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第一、以疑心而来,带信心而去
  大部分的人因为“疑心”而接触佛法。对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因缘果报、命运机缘等有疑问,促使他到寺院去求取解答。佛教不怕有疑问,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问正是开悟的契机。
  带着疑问而来,听了经,闻了法之后,就要从疑心升华成信心,以信心替代疑心,不可固守己见,否则像一只倒覆的瓦盆,装不进任何宝藏,那就可惜了。

  第二、以慕道而来,带悟道而归
  有些人到寺院,是因为信仰佛法,或为瞻仰佛菩萨圣像,或是仰慕寺院道风,而来亲炙其采。
  以慕道之心而来,对佛菩萨、寺院有孺慕之情,是得度的因缘。亲近寺院道场之后,要接受教导,要吸收佛法,才能在慕道的基础上,进一步体悟佛道,才能将佛法变成自己的东西,为自己所用,才能收到佛法的实际效益。

  第三、以凡情而来,带法情而回
  如果最初到寺院里面来,是以凡夫的心情,希望寺院道场的大众对你重视,对你礼遇,对你客气,这是凡情。以凡情而来是常人之情,但当你接受佛法的启示,提起信心道念之后,要一切以法为皈依,带着法情、带着信心、获得启示而回,才能在生活中真正受用佛法。
  
第四、以客礼而来,带主礼而返
  通常最初到寺院里面来上香礼拜、参加共修活动时,都会觉得自己是客人、是来宾、是以执客礼的身份而来。
  但是你在拜了佛,参加各项修持活动之后,不该再有做客的心情,而是要以道场寺院主人自居,应有“佛教是我的,寺院道场是我的”的心态,当仁不让地承当起护持道场、弘法利生的责任,这样才有意义。
  佛教是无私的宗教,佛法是无私的法、是理性的法。礼佛绝不是迷信,而是心灵安定、精神层次提升的资粮。如果能抱持正确的心态,必定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摘自《身心的安住》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期目录

 

 

电话/传真:  0931—8121606    E-mail:wsxs126@163.com    

公众号:兰州浚源寺

邮编:730000  地址: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浚源寺  联系人:理因法师

备案号:陇ICP备19003288号-1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0587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甘【2022】F0002     
网站版权:陇原佛学网站  网站技术:兰州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