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于享受过程
◎ 胡卫红
今天是个“拜物”时代,大家习惯将幸福寄托在物质上,因此将物质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但是,幸福是幸福,物质是物质,两者有关系,却不是对等的关系。《百喻经》中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从前有一个蠢人,看见了水底一个真金的影像,以为是真金,就潜入水底挖泥寻找,但最终得到的只是一身疲惫。
真金并不在水中,愚人见影追空,怎么可能心想事成呢?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世人总以为功名利禄才是“真金”,找到了便一生幸福,于是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地追求,殊不知功名利禄只是幸福的影子,何处可求?正如佛家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第三十二品》)你执著追求的一切,皆是镜中花、水中月,最终你能得到的只是一场春梦、两眼茫茫。
那么,真正的幸福在哪儿呢?
真正的幸福就在你心里,闭锁在你的灵魂深处。
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在哪儿呢?
就在你身边,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物品,无不可能成为钥匙。
如何打开幸福之门呢?有两个简易方法:
一是享受当下。
佛祖说:“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过去如尘烟,为风吹散;未来如梦幻,无迹可寻,只有当下是你最真实的“财富”,错过当下便是最大的损失;享受当下便是最大的享受。
有人会问:没有钱,当下享受什么?
其实,当下你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你能一口吃下一头牛吗?你能将一家服装店的衣服全穿在身上吗?你当下拥有的已然足够你当下享用。
请看一个享受当下的例子:
明代有个叫胡九韶的人,家境贫困,一边教书,一边努力耕作,勉强可以维持温饱。每日黄昏,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日三餐皆是菜粥,怎谈得上清福?”
胡九韶说:“我庆幸生于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庆幸我们全家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庆幸我们全家平安,床上没有病人,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吗?”
胡九韶可谓深谙生活之道,深知幸福之要。所谓“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七尺;良田万顷,日食仅为升斗”,人一生真正能够享受的东西其实很少,为了追求物质而吃尽苦头,好像吃饱了还要吃,实在犯不着。不如留一份闲心,享受短暂人生的美妙。
二是创造生活。
人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但不等于应该停止创造。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且财富不断累积的感觉也很美妙。
有人很不理解:李嘉诚、巴菲特的钱那么多,八辈子都花不了,年纪那么大了,还要费心赚钱,不是太贪婪了吗?
其实,创造财富不等于贪求财富,贪婪者想要的是财富,对获取财富的方式不感兴趣;创造者想要的是创造过程和成功结果,而非财富本身,但财富却是成功的必然产物,好比会种田的人必然大获丰收一样。
况且,李嘉诚、巴菲特根本没打算将自己创造的财富消耗一空,他们从来不会这样想:人生最悲哀的事——人死了,钱没花了。为什么要将钱都花了?将财富奉献给家人,奉献给社会,那本是他们一生的荣耀。
幸福没有必由之径,可以通过名利权势而得,也可以不通过名利权势而得,对幸福来说,没有非有不可的东西,全在于你的心灵跟外物互动的方式,而最好的互动方式是创造。
摘自《老人言:让你受益一生的老话》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