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挂碍
◎ 楼宇烈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段话意思是说,对佛教名词概念、修行的方法、人生的道理,我们实际上都不应该有所执著,所以叫做无智亦无得。“无所得”意思不是说我们没有得到什么,而是我们对得到的东西不是时刻地把它放在心里面,让它阻碍我们去真正地参透人生。这个“无所得”就是不要有什么东西成为我们解悟人生的障碍。
“菩萨”这个词就是从“菩提萨埵”来的,“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佛教把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情的众生,所谓有情众生就是有生命的、带有各种各样的精神活动的。无论是最低级的感觉,还是高级的情感,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有情、有生命的;另一类是无情的世间——世间是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
“菩提萨埵”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也就是平常讲的菩萨,也就是他已经获得了佛法,已经开悟、觉悟了的生命。“菩提萨埵”按照我们上面讲的“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以智慧来解脱的一种修证。因为有这样的修证,所以“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心无牵挂也就没有任何的恐惧了。也就可以“远离颠倒梦想”,也就是已经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本性是什么,不会为所看到的现象世界牵挂、顾虑,也能够看透存在的种种幻想。这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现实世界。
《金刚经》里面最后有一个偈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现实世界。这个偈是这样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就是我们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因缘聚会而成的现象。
如梦幻泡影——就好像我们在一个幻觉里面,就好像我们看到的肥皂泡那样,就好像我们看到的一个实物的影子。梦幻泡影都是来指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不实在的,我们的现实世界就像梦、幻、泡、影一样其实是不真实的、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如露亦如电——就像早晨的朝露,就像闪电一样,它不是恒常的。
应作如是观——应该这样来看待一切有为法。
这里提到了六个“如”:梦、幻、泡、影、露、电。前面四个“如”说明它没有真实的主体,也就是无我,后面两个“如”说它是一闪而过的、无常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这个现实世界都是虚幻不实的。有这样一个认识以后,就不会对我们见到的某个东西产生种种幻想,不会有放不下的情感,什么都可以放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现象世界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这样就远离种种的“颠倒梦想”而达到“究竟涅槃”的境界,也就是彻底涅槃的境界。其实达到了这样一个境界,我们也就可以说是得到了无穷的快乐。
你能够看穿一切,不执著、牵挂,怎么会得不到快乐呢?其实这是一个很辩证的问题,你越有牵挂就越没有快乐,越烦恼就越痛苦,你没有牵挂恰恰能够得到最大的快乐。佛教里面有一首禅诗是这样讲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果你按照般若波罗蜜智慧的解脱方法来修行的话,就可以心无挂碍。没有任何牵挂,你就可以欣赏人生、大自然的美好。没有挂碍也就没有恐怖,心中有事才会怕半夜鬼敲门。你已经能够远离种种的颠倒妄想达到一种最彻底、最根本的涅槃境界。
摘自《花开莲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