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苦是世人无法摆脱的规律
□索达吉堪布
人们现在所拥有的片刻快乐,可谓瞬息万变,转眼就会变成痛苦。比如,身体本来健康无病,但突然就会感冒、流鼻涕,无有自在;或者,享用对身体有利的饮食,正当吃饱喝足、心情愉快之时,没想到胃肠生了寄生虫,突然染上严重的浪踏病(肠胃绞痛),痛苦不堪。(我在十几岁时,也得过这种病。那时我还没有上学,一次在山上放牛忽然发作,差点就离开了世间,多亏旁边几个牧童发现,才把我救了过来。)这就是变苦,有些经典也称为坏苦,即世间上的快乐并不可靠。
《金色童子因缘经》中也讲过,妙耳商主财富盖世、举世无双,与多闻天子富饶相等。但他儿子降生之后,具足十八种丑相,家中出现诸多不吉祥,并且房子突然起火,将一切财物焚尽无余。本来这一家无忧无虑,快乐如天人,但一瞬间的变化,就让他们沦为最卑下的乞丐,过着极其凄惨的生活。
这种变苦,在生活中也常能发现。前几天我就遇到一个穷人,她说几年前家里房子起火,丈夫也被关进了监狱。多年来,她只有带着孩子四处流浪,孩子现在没办法读书,问我能不能让他入智悲学校,后来我就答应了。
现在许多人都是如此,本来家庭状况不错,自己也年轻、富有、聪明,但一瞬间什么都改变了。所以,大家学佛以后应该明白,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谁的身上都可能出现变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也说:“世间诸乐,必归坏尽,缘合缠忧,俱名坏苦。”世间的一切快乐,最终必归于坏尽。看看一些名人、富人,他们昔日风光无限、一手遮天,最后却以非常悲惨的方式离开了人间。所以,变苦是每个人皆无法摆脱的规律。
在座的很多人,如今虽然身体完好无损,家里比较快乐幸福,修行等方面也不错,但我们毕竟转生于有漏的轮回中,总有一天,这一切都会灭尽的。正如有首道歌中所唱:“美色,宛如夏天的鲜花;财富,好似秋天的白云。”因此,表面上绚丽多彩的事物,实际上禁不起风吹雨打,很快就会毁坏无余。当然,学过大乘佛法的人,对于任何挫折、变化都能理解,也能坦然接受。而没有学过佛的人,面对这一切时,总会觉得老天对他不公、社会对他不公,以致怨天尤人。
其实,世间上处处都是变苦,一个人正当快快乐乐时,也许忽然就被怨敌赶走了家畜、大火烧毁了房屋、病魔缠身、听到别人恶语中伤等,顷刻之间乐极生悲,痛苦纷至沓来,想都想不到。例如,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下午2点27分还一切正常,但到了2点28分,突然间风云变色、天翻地覆,短短几分钟之内,无数人就家破人亡,美丽的家园化为废墟,哀嚎遍野,惨不忍睹。
可见,人类的生命极其脆弱,身体和感受都不可靠,即便是暂时拥有的安乐、幸福、名誉,也没有一丝一毫恒常、稳固,终究都离不开痛苦。有些道歌中形容:“安乐如毛发般细微、脆弱,什么时候断掉,谁也无法确定。”《正法念处经》亦云:“于生死中,多诸过患,无坚无常,变易破坏。”因此,轮回中的痛苦、不顺多之又多,安乐、幸福、愉悦却少之又少,就算偶尔有一点,也是不坚固的,刹那间就会变成痛苦。
去年,全球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东西方许多富人纷纷陷入了绝境。比如,德国第五大富豪默克勒,以92亿多美元的身家在200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94位,但由于这场金融风暴,导致他的商业帝国一落千丈、经营惨淡。默克勒不堪投资失败、资产大幅缩水,最终扑向一辆疾驶而来的火车卧轨自杀,震惊了整个德国。还有,一度拥有5亿欧元身家的爱尔兰地产大亨罗卡,也因无法接受投资失败,致使爱尔兰第三大银行倒闭,而于豪宅内开枪自杀身亡。这样的现象不可胜数,去年一段时间里,好多有钱有势的上层名流,在短短几个月中倾家荡产,完全变成了另一种人。
当然,没有学过佛、不了解轮回状况的人,一遇到变故,就会觉得天昏地暗、万念俱灰,而稍有修行境界的人,则绝不会如此。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每天要好好思维这些道理,通过以上的比喻、案例,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倘若你能从心坎深处认识到“世间一切不离痛苦,没有一个安乐永恒不变”,从而息灭对世间万法的贪著,乃至对整个轮回都生起恐怖心、厌离心,那你的修行肯定会成功。否则,不了解三界轮回的真相,只是表面上用些高深莫测的术语维护自己、安慰自己、赞叹自己,恐怕没有多大意义。
所谓修行,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心。只有对轮回生起出离心,刹那也不愿意呆在这里,就像胆病患者厌恶油腻食物、犯人厌恶黑暗的监狱一样,修行才会圆满成功。《四百论》中云:“于此大苦海,毕竟无边际,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轮回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大苦海,愚昧无知的凡夫沉于此中,以苦为乐、把不净粪当美食,始终看不清万法的真相,对此应当心生畏惧。
一切聚合的法最终定会分离
合久必分:一切聚合的法,最终定会分离。譬如,某地的大市场或大法会上,虽集聚了来自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人,最后也都会各奔东西。
对此规律,世间人也是认可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场白中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际上打开历史画卷,便会完全明白:这样的现象一直在不断上演。即便是一个上师开法会,暂时集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信众,可过一段时间,他们仍旧会分散。学院今年的“金刚萨埵法会”马上也要开了,相信届时各地的很多四众弟子会来到这里,但法会八天以后,又会分散到各个地方去。在座的道友也是同样,今天聚在经堂里共同学习,然而再过几年,很多人会无影无踪,甚至离开了人世。包括菩提学会的佛友们,利用网上网下等各种方式在一起学习,但过几年之后,也会像以前读书毕业后一样四散分离,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而绝不可能永远在一起。
尽管现在我们中的师徒、主仆、施主福田、道友、兄弟、夫妻等,彼此慈爱、和睦相处,但最终无论如何也无法不分离。尤其是有些弟子与上师,关系融洽、不愿分开,但正如有些高僧大德所说,这样的时间不会恒常,就算上师很想在一个地方、对某些眷属长期地传法,也是不可能的。我看过一些历史,像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释迦牟尼佛将佛法交付予他们,但他们真正弘法利生的时间,要么是四十年左右,要么只有三十年。因此,在人寿百岁的当今时代,作为上师,弘法的时间肯定有限,而作为弟子,想在具有法相的上师面前一直听法,也是不现实的。就拿我们来说,曾经也发过愿,希望在上师如意宝座下永远听法,一直不离开,但是后来,这种希望却变成了失望——上师突然示现无常,离开我们而前往清净刹土,我们就像是一群被遗弃在人间的孤儿,不得不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
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聚合,师徒也好、夫妻也罢,最后都会面临分离,诚如古人所言:“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这就是无常的体现。
所以,对于无常法,大家切莫停留在理论上,如果每天高谈阔论,会讲诸行无常等四法印,但心里从来没想过,修行恐怕不会成功的。在藏地,很多老年人对无常观得不错,他们始终想到生命短暂,觉得“我今年肯定会死”、“明年肯定会死”,以此来鞭策自己尽快圆满咒语、完成善法。而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有这个概念了,成天盘算着几十年后要干什么什么,这完全是不智之举。
实际上,纵然你现在身体康泰、无病无灾,但若突然遭到死亡,或偶然性的恶缘,当下即会舍弃一切而赶赴后世,与心爱的人分道扬镳,这些都是没有固定性的。所以,每个人的幸福定有尽头,即使很多道友想永远呆在殊胜的道场里修学,也不一定现实。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歌德曾说:“任何人无论是谁,其幸福总有尽头,末日也必将来临。”他虽然不学佛,也没以大乘窍诀观过无常,可是他也深深明白,任何幸福都不可能长存。
如今朝夕相处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各奔前程,聚在一起只是暂时的因缘,所以彼此之间不要怒气冲冲、恶语中伤、争吵不休,甚至发生大打出手等现象。应当想到大家不一定能长期相处,很快就会分离,因此在极为短暂的岁月中,理当互敬互爱、和平共处。诚如帕单巴尊者所言:“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当热瓦:音译,指当热地区的人。切莫恶语争吵当热瓦,是对当热地区人们的教言,如同我们现在说“切莫恶语争吵东北人”、“切莫恶语争吵桂林人”一样。)。”
懂得无常的人,必定会珍惜短暂的因缘。所以,你们在发心过程中也好,在班里、组里学习也好,千万不要说很多是非。我在佛学院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事情,与任何道友吵过架、红过脸,除非是为了公家的事,尤其在管理方面,跟有些道友说一下而已。要知道,大家聚在一起的因缘很难得,如果没有清净观,就像苏东坡对佛印禅师一样,那看谁都是不净粪,很坏的,但若清净观修得很好,眼中会全部是佛菩萨。其实,喜欢吵架、说是非的人,与自己的修行有一定关系。因此,大家不要吵架,应该珍惜这种缘分,今生既然能够相聚,肯定有前世的因缘,对此每个人务必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