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会永远亏待好人
□心律法师
人们在面对坏人得势却一直得不到惩罚的时候,会无可奈何地发出“好人不长命,祸害一千年”的慨叹。其实,不妨想想那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的老话,世间凡事皆有因果,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修行。
下面这个故事中,一位父亲,就用一碗普普通通的荷包蛋面条,让孩子明白了很多。你,不妨也看看。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
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儿子回答坚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给这碗面注册了商标。
“不后悔?”父亲对儿子的动作和惊人的速度十分惊讶,但忍不住又问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为了表示坚不可摧的决心,儿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亲默默的看着儿子吃完,自己端过无蛋的那碗,开始埋头苦吃。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儿子一脸无奈……
在一个周日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情景再现,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若无其事的问:“吃哪碗?”
“我十岁了,让蛋!”儿子说着,拿过了没蛋的那碗。
“不后悔?”父亲问。
“不后悔!”儿子回答坚决。儿子吃的很快,面见底也没看见蛋。父亲端过剩下的有蛋面,吃起来,儿子看见上面有一个蛋,更没想到的是下面还有一个蛋。
父亲指着蛋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亏!
第三次,已过数月。道具还是跟原来一样。父亲问:“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是长辈!您先吃!”
“那我不客气了。”父亲果真不客气的端起有蛋的面。
儿子平静的端起无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见底。
儿子意外发现自己碗里也藏着蛋。
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
心律法师开示:人生的道理在一碗面中也可以体现,就看你能否理解领悟。修行,就在生活中。
“爱别离”和 “求不得”
琪琪和男友是大学同学,相恋近四年,男友对她非常好,琪琪以为以后的日子也会一直这样幸福下去,没想到大学毕业也成了他们分手的日子。
男友说大学毕业后要回家乡工作,现在北京工作不好找,而父母已经在家乡给他联系了不错的单位,却没有能力再给琪琪安排一份相当的工作了,而且大人们也不看好他们的未来,所以现在分手最好。
男友平静地陈述完分手的理由后,几乎是潇洒地和琪琪道了别,就转身离去了。
琪琪半天没缓过神来,甚至还以为男友是和她开玩笑,一会就回来找她,傻站在那儿半天才哭出声。等她想起要打电话质问男友时候,听筒里只传出了“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男友就这样突然地从琪琪的生活中消失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可琪琪却还是无法克制自己对男友的思念。她想知道他的事,想知道他在做什么,甚至去庙里求签,算了塔罗,排了星盘,看看男友是不是会回心转意。她有时候很清醒,有时候又很混乱,甚至想不顾一切去他家乡找他……
家人、朋友看着琪琪的样子都很担心,纷纷劝她。有人劝琪琪说,他如果真的爱你,不会就这么忍心弃你而去。这说明他压根就没有真正爱过你,你只不过是他在大学里找的一个恋爱的对象而已,大学念完了,自然也就该分手了。还有人说,这样的人一点也没有责任心,不值得你为他伤心,早日从这段感情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吧。
可琪琪说,她就是放不下,四年中他对我那么好,对我有如亲人一样,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怎么能说放就放下了呢?
虽然现在的就业制度很灵活,不再像以往那样必须要服从组织分配,不再是那样哪来的回哪去。可每年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是会有不少毕业生上演劳燕分飞的悲剧。琪琪的经历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佛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过程中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则是精神上的痛苦。
琪琪的经历,说是爱别离吧,她是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了;可她的男友是不是也一样爱她,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说是求不得吧,对方已经离她而去,她却还是放不下对方,却也不是那么准确。
人生就是这样,不是那么简单地可以分类总结,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佛家有云: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
求,就是欲。求不得,便是苦恼。渴求的东西,却远远的只可观,而不能走近,甚至观而不得,只可放在心底。欲罢不能,欲求不得。情绪里不免伤心,焦灼和懊悔。
心律开示:生老病死世人谁都无法避免,但这“爱别离”和
“求不得”之苦,却是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减轻的。可以通过修行,让心中的欲念慢慢平息。可是,古往今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却大都是在这“爱别离”和“求不得”上苦苦折磨自己。
只因为看不破,看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