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怕的,是对伤害我的人失去慈悲心!
□索达吉堪布
我学佛的时间很长,虽然学得不好,但看的佛教典籍比较多,显宗的、密宗的,藏传的、汉传的、南传的都看。越学,越觉得佛的智慧不可思议。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佛陀的理念都适合每一个人,永不过时。比如说“慈悲”,佛陀的慈悲,遍及任何众生,不论人或是动物。
人的天性中,与生俱来就有悲悯心,即使你不信佛,当看到一个众生被残害,也会自然流露出不忍。
所以,佛陀的慈悲观很适合人类,纵然科学再发达,也不可能离开它。慈悲引申出来,可以说非暴力。它并不带有政治意味,是佛陀对修行人的教诫。
《毗奈耶经》中说:“人若打我,我不还打;人若骂我,我不还骂;人若嗔我,我不还嗔;人若毁我,我不还毁。”这种处世原则,就是非暴力。
人类需不需要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有人认为这样做太懦弱,被欺负就应该反抗。其实,以暴制暴,只能让争斗升级。
在今天看来,战争不论对国家还是个人,有百害而无一利,安忍才是解决争端的最佳方式。
甘地曾说:“我的价值观很简单,真理,非暴力。”所以,世界的任何角落,慈悲都是需要的。
当然,慈悲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有。只有明白了为何要慈悲、怎样拥有慈悲,才能真正做到慈悲,坦然放下仇恨。
有一位堪布,曾蒙冤入狱很多年。被释放后,一位大德问他:“你在监狱里,最怕的是什么?”他回答:“我最怕的,就是对那些伤害我的人失去慈悲心。”
这句话令人动容,换成是我们,身处那样的环境,最害怕的会是什么?
青海也有一位大德,被迫害时默默发心:“愿我以今天安忍的功德,利益打我的人,乃至一切众生。”
被迫害的时候,守护自己的心不生嗔念。之后再将功德回向给那些人,有时间就默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实在没时间,就念一些短的回向文。
他把磨难当作一种修行,并以“三殊胜”摄持——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不执着、最后回向善根。
如此,反而令他的修行迅速圆满,可惜的是,这种理念,当今很少有人懂得。